<tbody id="vsbag"></tbody>
    1. <dd id="vsbag"></dd>
    2. <rp id="vsbag"><object id="vsbag"><input id="vsbag"></input></object></rp>
      <th id="vsbag"><track id="vsbag"><dl id="vsbag"></dl></track></th>

    3.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發布時間:2019-11-14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Tien-yow Jeme Civil Engineering Prize),簡稱詹天佑大獎,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聯合設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的全國建設系統工程獎勵項目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首批核準的科技獎勵項目,也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工程建設項目科技創新的最高榮譽獎、“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的主要獎項。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于1999年設立;2001年3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首批核準登記;2003年由每兩年評選一次改為每年評選一次。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獲獎工程一般不超過30項。 截至2016年4月,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已組織完成十三屆評選,先后有374項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代表性的土木工程建設項目獲獎。


      獎項歷史

      1999年,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聯合設立。


      2001年3月,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首批核準登記,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為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的主要獎項。


      2003年起,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由每兩年評選一次改為每年評選一次。


      獎項設置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獲獎工程一般不超過30項,必要時可設立“特別獎”。主要授予在科技創新(尤其是自主創新)和科技應用方面成績顯著的優秀土木工程建設項目,獲獎項目應充分體現“創新性”、“先進性”和“權威性”。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獲獎者可獲得下述榮譽。

      一、對獲獎工程的每個主要完成單位(報獎單位),授予詹天佑大獎榮譽獎杯、紀念獎牌及獲獎證書。

      二、在科技、建設及學術報刊以及學會網站上,公告獲獎名單,在新聞媒體上介紹獲獎工程,展示科技創新成果。

      三、對每屆獲獎工程組織編輯出版《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獲獎工程集錦》大型圖集等宣傳材料。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評選范圍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評選范圍包括下列各類工程:

      一、建筑工程(含高層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工業建筑、住宅小區工程等);

      二、橋梁工程(含公路、鐵路及城市橋梁);

      三、鐵路工程;

      四、隧道及地下工程、巖土工程;

      五、公路及場道工程;

      六、水利、水電工程;

      七、水運、港工及海洋工程;

      八、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含軌道交通工程);

      九、市政工程(含給排水、燃氣熱力工程);

      十、特種工程(含軍工工程)。

       

      ?評選機構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評選機構由詹天佑大獎評選委員會和詹天佑大獎指導委員會組成。

      詹天佑大獎評選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由各專業的土木工程資深專家組成,設主任委員1名、委員若干名;建立評委專家庫,每屆選取部分專家組成,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共同聘任。

      詹天佑大獎指導委員會負責工程評選的指導和監督,由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中國鐵路總公司等有關部門以及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的領導組成。

       

      申報條件

      申報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單位必須是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團體會員。申報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工程需具備下列條件:

      一、必須在勘察、設計、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尤其是自主創新),整體水平達到國內同類工程領先水平。

      二、必須突出體現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具有一定的規模和代表性。

      三、必須貫徹執行“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等可持續發展理念。

      四、工程質量必須達到優質工程。

      五、必須通過竣工驗收。對建筑、市政等實行一次性竣工驗收的工程,必須是已經完成竣工驗收并經過一年以上使用核驗的工程;對鐵路、公路、港口、水利等實行“交工驗收或初驗”與“正式竣工驗收”兩階段驗收的工程,必須是已經完成“正式竣工驗收”的工程。

       

      評選考核


      ?提名推薦

      根據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評選工程范圍及申報條件,由下述幾個推薦渠道各相關單位,組織對所屬專業領域(地區)的工程項目進行遴選后推薦,每家推薦單位最多可以推薦參選工程三項。

      一、建設、交通、水利、鐵道等有關部委(單位)主管部門;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土木工程學會或土木建筑學會(會同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港澳臺地區受委托的相應組織;

      三、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專業分會(委員會);

      四、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等業內大型企業。

       

      ?提名申報

      一、在推薦單位同意推薦的條件下,由參選工程的主要完成單位(報獎單位)共同協商填報“參選工程推薦申報書”,并提交相關的申報附件材料。由第一報獎單位(即主申報單位)負責協調并提交推薦申報書及相關申報附件材料,并負責日后與各家報獎單位的聯系和溝通。

      二、參選工程的報獎單位應為該工程項目在技術創新與先進科技成果應用方面的主要完成單位(包括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科研和建設、監理單位等);每項工程的報獎單位原則上限報5家(其中施工單位的建安工作量應超過5000萬元),對特殊工程可適當增減。

       

      ?專業預選

      一、根據參選工程類型,按相近專業分成若干專業組,由預選評審組進行專業預選,提出候選工程報評選委員會。發揮專業專家的技術把關作用。

      二、預選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各專業分會協辦;預選評審組原則上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的專業分會或其他相應專業領域的學會(或相近專業分會聯合)為基礎,聘請有關專家組成。

      三、必要時,對于選出的工程可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實地考察。

       

      ?大會評審

      一、組織召開詹天佑大獎指導委員會和詹天佑大獎評選委員會聯席會議,對各專業組提出的候選工程進行審查。

      二、由詹天佑大獎指導委員會根據候選工程情況研究確定入選工程數量。

      三、宣讀投票規則,與會人員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該屆入選工程。

      四、必要時,對于國計民生具有重大意義和影響的國家特大型工程可以授予“特別獎”。

       

      ?結果公示

      一、入選工程名單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網站進行15個自然日的公示,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必要時可有重點地對某些入選工程組織核查。

      二、入選工程經公示無異議即確定為獲獎工程。


      獎勵情況


      評選結果

      截至2016年4月,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已組織完成十三屆評選,先后有374項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代表性的土木工程建設項目獲獎。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1999年-2012年)

      獎勵年度

      獲獎總數

      第一屆(1999年)

      21

      第二屆(2001年)

      19

      第三屆(2003年)

      22

      第四屆(2004年)

      19

      第五屆(2005年)

      22

      第六屆(2006年)

      28

      第七屆(2007年)

      29

      第八屆(2008年)

      31

      第九屆(2009年)

      30

      第十屆(2010年)

      30

      第十屆(2011年)

      25

      第十一屆(2012年)

      32

      第十二屆(2013年)

      28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014年-2017年)

      獎勵年度

      獲獎總數

      建筑工程

      橋梁工程

      鐵道工程

      隧道工程

      公路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水運工程

      軌道交通工程

      公共交通工程

      市政工程

      給排水工程

      燃氣工程

      海外工程

      住宅小區工程

      國防工程

      第十三屆(2014年)

      38

      12

      4

      -

      2

      2

      1

      2

      4

      1

      1

      1

      1

      2

      3

      2

      第十四屆(2015年)

      29

      9

      4

      2

      2

      3

      1

      1

      3

      -

      1

      -

      1

      -

      1

      1

      第十五屆(2016年)

      30

      9

      4

      2

      2

      2

      2

      1

      3

      -

      3

      -

      -

      -

      1

      1

      第十六屆(2017年)

      30

      6

      3

      3

      3

      1

      2

      2

      3

      -

      4

      -

      -

      -

      2

      1

       

      頒獎儀式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年度

      時間

      地點

      參考資料

      第二屆

      2002年5月22日

      北京

      [8] 

      第三屆

      2004年5月20日

      北京

      [9] 

      第五屆

      2006年1月7日

      北京

      [10] 

      第八屆

      2009年3月26日

      北京

      [11] 

      第九屆

      2010年3月28日

      北京

      [12] 

      第十屆

      2012年3月27日

      北京

      [13] 

      第十一屆

      2013年7月9日

      北京

      [14] 

      第十二屆

      2014年12月4日

      北京

      [15] 

      第十三屆

      2016年3月30日

      北京

      [16] 

      第十四屆

      2017年4月14日

      北京

      [17] 

      第十五屆

      2018年6月3日

      北京

      [18] 

      第十六屆

      ----------

      ----------

      ----------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獎杯上方為詹天佑站立狀的銅像,下方為獲獎工程名稱、所獲獎項名稱、頒獎單位及頒獎日期。

       

       

       

      精神文化

       

      ?原則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評選堅持“數量少、質量高、程序規范”以及“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建立回避制和監督制,堅持優中選優、寧缺毋濫。

       

      ?宗旨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評選體現創新性、先進性與權威性。創新性:獲獎工程在設計、施工、管理等技術方面應有顯著的創造性和較高的科技含量。先進性:反映當今中國同類工程中的最高水平。權威性:學會與政府主管部門之間協同推薦與遴選。

      社會評價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是一項跨鐵路、交通、水利、大型公用與民用建筑等領域的重要獎項。獲獎工程反映了中國當前土木工程在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科技創新與應用。(中華鐵道網評)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已經成為中國土木工程建設領域科技創新的最高獎項,為促進中國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的繁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評)

       

      免費
      試用
      登錄
      注冊
      服務
      熱線
      在線
      咨詢
      返回
      頂部